近50年來,臺灣已經完成二個版次的臺灣植物誌的編輯工作,因而研究人員對於本地植物相已有較充足之瞭解。自2008至2010年,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臺灣植物分類學會合作展開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之評估工作,依據世界保育聯盟紅皮書等級與準則3.1 版(IUCN 2001)與世界保育聯盟紅皮書等級地區性指引(IUCN 2003; 圖一),共同評估了4,701個臺灣維管束植物種類,並於2012年出版《臺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該書由王震哲、邱文良、張和明負責編輯,許再文、郭長生、彭鏡毅、楊國禎、劉和義和謝長富擔任編輯委員。 結果顯示有908種為族群生存受威脅之物種(即CR、EN 及VU),佔適用評估物種之21.78%,而統計結果顯示,特有物種面臨較高的生存威脅,即1,063種特有物種中有324種(30.48%)為受威脅物種。缺乏族群資料或分類未明之物種數比例接近7%(DD),顯示部分物種的仍存在族群監測資料缺乏及分類學問題,專家學者仍須獲取更多資料才足以作完整評估。
評估結果可以提升受威脅維管束植物的保育關注度,然造成這些物種族群下降的因素,如野生植物採集、入侵植物威脅與城市擴展等依然存在,因此亟需儘快透過立法提供嚴重瀕危物種最低限度的保護,並進行受威脅與優先保育物種的保育缺失區分析(conservation gap analysis),確保這些物種受到積極原地與移地保育,以期遏止生物多樣性流失,同時保存其遺傳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