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陳餘鋆 P. L. Lin 2012-03-21修訂
|
|
同種異名: | Conger microstoma, Ophichthus altipinnis, Ophichthys boro, Ophisurus baccidens, Ophisurus boro, Ophisurus brachysoma, Ophisurus caudatus, Ophisurus harancha, Ophisurus potamophilus, Ophisurus schaapi, Ophisurus schaapi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陳威立。 2006。臺灣東部海域蛇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
形態特徵: |
全長為頭長的10.4-11.7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32.4-43.2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1-3.3倍。無尾鰭,尾端尖銳,裸露凸出;背、臀鰭於近尾端處無上揚;背鰭起點在胸鰭後端之後,其距離略長於胸鰭長度;上頜比下頜長,吻短稍尖,上唇緣具一個肉質突起,位於前鼻孔和後鼻孔之間;鋤骨有齒,且上、下頜齒均為顆粒狀或臼齒狀,數列排成齒帶;體上半側為褐黃色,下半側淡白,中位鰭略帶黑緣;平均脊椎骨組成:18-66-168,總脊椎骨數為167-171。本種是最常被民間公認為正宗的土龍種類之一,大型者肉質肥美,可供浸酒、藥燉而食用,但價格不便宜。其外型與食蟹荳齒蛇鰻極為類似,可藉由背鰭起點處、上唇緣肉質突起數及脊椎骨數之多寡來加以區別分辨。 |
棲所生態: |
本種喜歡棲息於淡、海水交會的河口地帶,比食蟹荳齒蛇鰻更能完全適應淡水環境,經常進入河川下游處生活。平時埋藏於淺水域之爛泥底質中,嗜食貝類及甲殼類。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西從索馬利亞、印度、錫蘭,東到波里尼西亞,北從日本,南至澳洲新幾內亞。臺灣四周海域皆有產,較罕見於東部海域,目前僅蘭陽溪河口一帶尚有點狀分布。 |
利用: |
數量多,土龍種類之一,可供浸酒、藥燉而食用,但價格不便宜。
|
物種編號: |
380808 |
|
|
IUCN 紅皮書 LC |
 |
海洋物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
讀者回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