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正平 P. L. Lin 2013-04-08更新
|
|
同種異名: | Aspidontus taeniatus taeniatus, Petrocirtes taeniat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Myers, R.F., 1991. Micronesian reef fishes.. Second Ed. Coral Graphics, Barrigada, Guam. 298 p |
形態特徵: |
體長形;口下位;吻為肉質圓錐形。鰓裂向後延伸至胸鰭基部中央。無眼上鬚,亦無顳後鬚。成魚之額骨分開;前上頜骨之背方未完全被中篩骨及鼻骨所掩蓋;齒骨各側具一大犬齒,齒不可動。側線向後至少達背鰭最後一硬棘下方。D. X-XII, 26-28;A. II, 25-28; P. 13-15(14); V. I, 3。背鰭無缺刻;背鰭、臀鰭和尾柄相連;尾鰭截形。體色前半部灰白色,後半部淺藍色,自吻端至尾鰭末端有一向後逐漸寬大的黑褐色連續縱帶;背鰭、臀鰭和尾鰭褐色至黑褐色,鰭緣與基底白色或淺藍色;胸鰭及腹鰭灰白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潟湖、亞潮帶之礁盤及礁坡外之珊瑚礁區水域。性羞怯,以空穴或窄洞為避護所,經常以管蟲的空殼為家,以倒退入避護所的方式躲避敵人的驚擾。具擬態行為,其體色模倣有「魚醫生」之稱的清潔魚--裂唇魚(Labroides dimidiatus),以接近其它大型魚,藉此邊速啄食其鰭、皮膚或鱗片,並且快速遊回避護所。有過經驗的魚常能辨識真假魚醫生,而有追逐的情形。本種魚亦常捕食管蟲及魚卵。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Cocos-Keeling群島、聖誕島至萊恩、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 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分布於南部、小琉球、澎湖及蘭嶼等海域。 |
利用: |
俗稱「假魚醫生」的小型魚類,色彩豔麗,是受歡迎的水族用魚。 |
物種編號: |
381396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