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10-31更新
|
|
同種異名: | Enchelyurus kraussi, Petroscirtes kraussi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而稍側扁,頭稍縱扁;間鰓蓋骨之腹後側有突起,向後超過上舌骨之後緣。頭頂無冠膜;鼻孔前無皮瓣。上下唇平滑;前上頜齒40枚以下,上下頜側後方各具一犬齒。下頜感覺孔2枚。鰓裂向下可達胸鰭基中央約第11鰭條附近。D. VII, 22-24;A. II, 19-21;P. 15;V. I, 2。背鰭無缺刻;背、臀鰭與尾鰭相連,連接部份達尾鰭全長之1/3以上;尾鰭鰭條不分枝。 頭、身體、背鰭、臀鰭全為黑褐色,越往體後側,顏色則偏黃;頭側有7條以之上傾斜平行黑紋;臀鰭近鰭緣有紅黑色縱紋,鰭緣白色;腹鰭、胸鰭、尾鰭及背鰭、臀鰭的後方軟條為深色。活魚時臀鰭條紋為亮藍色,頭側面、腹部、尾鰭及背鰭、臀鰭的後方軟條為黃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於潮間區的岩礁、珊瑚礁周圍。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至馬里安納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臺灣分布於南部、東北部及綠島等海域。 |
利用: |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
物種編號: |
381418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