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Callionymus valenciennei meridionali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縱扁。枕骨區具二個低的骨質突起。鰓孔背位。前鰓蓋骨強棘為頭長之0.19-0.25倍,強棘末端平直而向上轉折,腹緣平滑而直,背緣具一強棘(通常另具一小棘),基部具一強倒棘。側線從眼延伸至尾鰭第4分支鰭條的末端,具一長的眼下分支,一分叉的前鰓蓋骨分支,及一短的鼻部分支,枕骨區及尾柄背部各具一條橫向側線連接體側二側線。第一背鰭高,第I棘延長但不成絲狀,末端即具棘膜與第II棘相連,各棘向後漸短,雄魚背棘比雌魚高許多;第二背鰭鰭緣平直;背鰭與臀鰭除最後一鰭條外,其餘鰭條均不分叉;胸鰭延伸至臀鰭第2鰭條基部;尾鰭雄魚延長,中央鰭條呈絲狀,雌魚尾鰭圓形。保存標本體淡棕色,體下半部黃至白色,背部具許多白點,側線下具一列深斑,各黑斑圍一圈黑點;胸鰭基具一深斑;頰與吻部具深斑及線;鰓蓋骨具黑點;眼灰色;,雄魚第一背鰭白色,具一些黑點;雌魚第一背鰭淡黑色,鰭緣較深,鰭基較淺;雌、雄魚第二背鰭各鰭條上具少許深線,各鰭膜具黑點;雄魚臀鰭幾乎全為較淡之黑色,雌魚透明,靠鰭緣處具一列黑紋;雄魚尾鰭下半部色深,雌、雄魚皆具不規則散佈之黑點及黑斑。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水域,以底棲生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尼、南中國海及臺灣西南部。 |
利用: |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 |
物種編號: |
381477 |
|
 |
海洋物種 |
 |
原生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