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12-06-26修訂
|
|
同種異名: | Carangichthys dinema, Carangoides denima, Caranx deani, Caranx dinema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Lin & Shao(1999) |
形態特徵: |
體呈橢圓形。頭背輪廓中度彎曲而無腫塊凸突。吻稍尖。胸部裸露區,自胸部1/2處向下延伸,後緣僅達腹鰭基底之起點。側線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第11-12鰭條。背鰭軟條數17-19;臀鰭15-17;鰓耙數(含瘤狀鰓耙)25-26。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前方鰭條延長如絲,成魚後,其長度與各相對鰭之基底等長或較長。體背藍綠色,腹部銀白。第二背鰭基底有一排藍黑色的斑點,愈後面愈大。鰓蓋後緣上方具一黑斑。各鰭皆淡色,唯成魚時第二背鰭具黑緣;尾鰭上葉呈黃色,下葉仍是淡色;臀鰭及腹鰭為白色。 |
棲所生態: |
近沿海洄游性魚種。亦常可發現於內灣或礁石區的周邊水域。肉食性,以小魚或甲殼類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南非、印尼、菲律賓、南中國海、日本、臺灣、巴布新幾內亞、密克尼西亞及東加等海域。臺灣除北部沿海較少見外,其餘海域皆常見。 |
利用: |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捕獲。清蒸或紅燒皆宜。 |
物種編號: |
381515 |
|
|
IUCN 紅皮書 LC |
 |
海洋物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
讀者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