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13-01-30更新
|
|
同種異名: | Chiasmodon bolangeri, Chiasmodon braueri, Chiasmodus niger, Ponerodon vastator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側扁。頭延長,吻部圓,吻長較眼徑長。眼小。口極大且能擴張。前頜骨及上頜骨細長。頜骨為二列尖齒,前部為三枚大犬齒。前鰓蓋下緣有一短棘。體裸露無鱗。背鰭2個,第一背鰭較小,具硬棘XI;第二背鰭基底長,具軟條29;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具硬棘I,軟條26-28;胸鰭長,但末端未達第二背鰭基底起始點下方;尾鰭叉形。體一致為黑褐色或黑色。 |
棲所生態: |
中層大洋性至底層大洋性魚,常被發現於深達750公尺以上的水域。以捕食魚類為生,常常所捕捉的獵物遠比自己的身體為大。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熱帶及溫帶海域。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 |
利用: |
中小型魚,無經濟價值性,常作下雜魚處理。 |
物種編號: |
381622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