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條鰭魚綱
 Order Perciformes  鱸形目
 Family Eleotridae  塘鱧科
 Genus Eleotris  塘鱧屬
  Eleotris acanthopoma Bleeker, 1853 刺蓋塘鱧
名錄提供: 邵廣昭   P. L. Lin 2012-11-28更新 修訂紀錄
分類樹   下載xml檔   下載本文檔   English Page   
同種異名:Eleotris acanthopomus  異名明細
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2. 周銘泰、高瑞卿。2011。臺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The Freshwater and Estuarine Fish of Taiwan)。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中市。381 pp.
3. 伍漢霖、鐘俊生等編著。2008。中國動物誌-硬骨魚綱-鱸形目(五)-鰕虎魚亞目。科學出版社,北京。951 pp. 
形態特徵: 第1背鰭:Ⅵ;第2背鰭:Ⅰ/ 8~9。臀鰭:Ⅰ/ 8~9;胸鰭:14~16;腹鰭:Ⅰ/ 5;尾鰭:16。縱列鱗 47~53;橫列鱗 13~15;背鰭前鱗 31~38。鰓耙 2+5。體長為體高的3.9~4.6倍;為頭長的2.8~3.4倍。頭長為吻長的3.8~4.8倍;為眼徑的4.2~5.7倍;眼間距的3.2~4.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7~2.1倍。體延長,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後側扁。背緣、腹緣微微隆起,尾柄較長。頭中大,吻部寬鈍,稍低,略平扁;頭後隆起,高而側扁,其頭寬大於頭高。吻短且鈍,平扁,吻長約為眼徑1.0~1.4倍。眼小,上位,稍突出。兩眼間隔寬平,約為眼徑的1.6倍。眼下方臉頰部具有5條橫向感覺乳突線(L1~L5),而L2、L4感覺乳突線向下延伸,穿過臉頰中央L8的縱行感覺乳突線。鼻孔每側兩個,分離,相距較遠:前鼻孔圓形,具有短管,接近上唇;後鼻孔小,無鼻管,在眼睛的前上方。口大,前位,口裂向後延伸至對應於眼睛中位或稍微偏後。上、下頜齒形狀細尖,多行,上、下頜的內列齒較大;鋤骨無齒。唇厚。舌大,游離。鰓孔寬大,向前向下延伸至鰓蓋骨後緣的下方。前鰓蓋骨後緣中部有1根向前下方彎曲的小棘。鰓被架6條。魚體具小型櫛鱗,頭部、背側部與胸鰭基部則被有圓鱗。吻部和下頜無鱗片。無側線。背鰭2個:第1背鰭起於胸鰭基部後上方,第3、4棘最長,後端幾乎延伸至第2背鰭起點;第2背鰭較長,平放時不延伸至尾鰭基部。臀鰭起點與第2背鰭相對。胸鰭寬圓、呈扇形,中側位。腹鰭小,起點於胸鰭基部的下方,內側鰭條長於外側的鰭條,左、右腹鰭靠近,但不相連、癒合,腹鰭末端遠離肛門。尾鰭長圓形。頭部及體側為棕褐色至黑褐色,腹側淺色。體側無條紋及斑塊,有時或有白色斑點;頭部自吻端經眼至鰓蓋上方及頰部自眼後至前鰓蓋骨各有1條黑色條紋,有時條紋並不清晰可見;頰部及鰓蓋部散布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小圓點;項部及鰓蓋為灰黑色。背鰭、臀鰭和尾鰭為灰黑色,各鰭均有由黑色點排列形成的多行條紋;腹鰭和胸鰭為淺灰色。(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暖水性淡水小型底棲魚類,多棲息在泥質底面上。生活於江、河下游及河口水域。大多夜間出來活動、覓食。屬於肉食性,成魚攝食小魚、小蝦、蟹等。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日本、臺灣、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馬達加斯加、瓦努阿圖等。臺灣分布於西部、西南部、北部及東北部等。 
利用: 中小型魚類,不具食用經濟性。  
物種編號: 381655
IUCN 紅皮書  IUCN 紅皮書 LC     臺灣紅皮書評估:LC 臺灣紅皮書評估:LC    海洋物種      原生種     
推薦連結: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讀者回應:  提供物種資訊 導引至iNat提供物種照片(iNat)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