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義雄 P. L. Lin 2012-12-06更新
|
|
同種異名: | Amblyeleotris japonic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形態特徵: |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13~14;臀鰭:Ⅰ/ 14;胸鰭:19。縱列鱗74~76;橫列鱗24~25;背鰭前鱗2。標準長為體高的5.4~6.1倍。腹鰭相連癒合,但不形成一吸盤狀。尾鰭圓形,長於頭長,為標準體長的2/5倍。體呈乳黃色,體側具5條斜行深褐色寬橫帶:第一條從項部延伸至鰓蓋上,第二條在胸鰭基後方,第三條、第四條在第二背鰭基底向前下方延伸,最後一條位於尾柄部;頰部及胸鰭基部具藍紫色線紋或細點;口角處具1個褐斑。背鰭淺黃色,具許多灰藍色斑點;第二背鰭下側具1條橘色縱紋;胸鰭無色;臀鰭灰色,近基部處有灰藍色斑點,中部有1條黃色縱線;腹鰭淺藍色;尾鰭淺黃色,具C形褐色斑,並散有灰藍色斑點。(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
棲所生態: |
暖水性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熱帶珊瑚礁的礫石中,與槍蝦營共生生活。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包括南海、臺灣及日本等。臺灣分布於北部及東北部等海域。 |
利用: |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
物種編號: |
381703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