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義雄 Sz-Yi Tsai 2021-04-21更新
|
|
同種異名: | Amblygobius rainford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陳等(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增修壹版。 |
形態特徵: |
背鰭VI-I, 15-17;臀鰭I, 15-17;胸鰭16-18;縱列鱗55-61;橫列鱗17-19;背鰭前鱗24-26,未達眼後緣;頰部無鱗;眼間隔寬,超過眼徑1/2;背鰭第1、2硬棘延長呈絲狀並向後延伸;體呈灰褐、灰綠色,頭部上半部為淡黃綠色而下半部為橄欖色;頭部具1條橙色縱帶自吻端至眼睛周圍,其餘在體側分布6條橙色縱帶,第2-4條自吻端延伸至尾鰭基部;體背5-7個大小不一的白色斑點;尾鰭基部上方有一約眼睛大小之黑斑點,斑點下緣為白色;背鰭基部有黑邊緣的橘色帶,第二背鰭鰭緣為白色,中間有一黃色邊緣的黑斑;尾鰭鰭條基部為白色。(2019/9/3)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在珊瑚礁區或礁沙區域;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底棲無脊椎生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台灣目前發現於南部及南沙海域。 |
物種編號: |
381713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