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條鰭魚綱
 Order Perciformes  鱸形目
 Family Gobiidae  鰕虎科
 Genus Boleophthalmus  大彈塗魚屬
  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innaeus, 1758) 大彈塗魚(花跳;花條)
名錄提供: 陳義雄   P. L. Lin 2012-12-17更新
分類樹   下載xml檔   下載本文檔   English Page   
同種異名:Apocryptes chinensis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Gobius pectinirostris  異名明細
文獻: 1.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2. 陳義雄、方力行。1999。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287 pp.
形態特徵: 背鰭V-I , 23~25;臀鰭I , 23~25;胸鰭18~19;縱列鱗90~105;橫列鱗20~22。體延長而側扁,背、腹緣平直,尾柄高而平直。眼小位高,背側位,互相靠近。吻圓鈍,大於眼徑。口大,近平直,上下頜牙各一行。體及頭部被圓鱗;前部鱗小,後部鱗稍大,無側線。背鰭兩枚,分離,第一背鰭較高,基底較短,硬棘皆呈絲狀延長,以第III棘為最長;第二背鰭基底長,最後面的軟條平放時可達尾鰭基底;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型;胸鰭短而尖圓,基部具臂狀肌柄;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尾鰭長而尖圓。體背側青褐色,腹側淺色。第一背鰭深藍色,具許多不規則白色小點;第二背鰭藍色,具4列縱行小白斑;臀、胸及腹鰭皆為淡灰色;尾鰭灰青色,有時具白色小斑。(林沛立編寫 2012/10)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河口區及紅樹林的半淡鹹水域,以及沿岸海域的泥灘水域。多活動於潮間帶,退潮時借胸鰭肌柄於泥灘爬行或跳動覓食;漲潮時則躲於洞穴中。皮膚可做為呼吸的輔助器官,所以只要保持身體的濕潤即可長期離開水面。其活動速度快,但易受驚嚇,會很快跳離,甚至躲入水中或洞穴裡 。領域性強,對於同類物種或其他物種(如招潮蟹)入侵其領域範圍時,牠便張大口並開展背鰭及尾鰭,以便威嚇及驅趕入侵者。雄魚於求偶期間亦會開展背鰭及尾鰭,併會跳動於泥灘中,展開一場華麗的求偶舞。雜食性,以有機質、底藻、浮游動物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包括臺灣、中國、日本、韓國等沿海。臺灣產於北部及西部沙地沿岸。 
利用: 重要之經濟性食用魚類,常與中藥一起燉煮,肉味極鮮美,是上品佳餚,有明目補身之效。唯不易捕捉,主要漁法是陷阱與手釣,近年西南部有人工養殖,尤以北門鄉為甚。全年皆產。 
物種編號: 381727
   海洋物種      原生種     
推薦連結: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讀者回應:  提供物種資訊 導引至iNat提供物種照片(iNat)
 
林孫鋒
2021-12-13上傳
 
林孫鋒
2021-12-13上傳
 
林孫鋒
2021-12-13上傳
 
林孫鋒
2021-12-13上傳
 
林孫鋒
2021-12-13上傳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