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陳義雄 Sz-Yi Tsai 2020-09-09更新
|
|
同種異名: | Ctenegobius giurinus, Ctenogobius giurinus, Ctenogobius hadropterus, Gobius giurinus, Rhinogobius giurinus, Rhinogobius hadropter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Suzuki, T., K. Shibukawa, H. Senou and I-S. Chen 2015. Redescription of Rhinogobius similis Gill 1859 (Gobiidae: Gobionellinae), the type species of the genus Rhinogobius Gill 1859, with designation of the neotype. Ichthyological Research. 63(2): 227-238. |
附註: |
紅皮書評的學名為Rhinogobius giurinus |
形態特徵: |
第一背鰭VI,第二背鰭I, 8,臀鰭I, 10,胸鰭19,腹鰭I,5,縱列鱗30-34,橫列鱗10-12,背鰭前鱗列12-13。體延長,圓鈍而後方側扁,頭部大,吻部短而尖,眼間距窄。口大,唇部肥厚。體披覆著櫛鱗,鰓蓋及頰部無鱗。頰部、眼間區域、吻部具有蠕蟲狀斑,在臺灣的吻鰕虎數魚類中,體色較為特殊,而容易辨識。第二背鰭有數條水平斑紋、尾鰭有數條垂直橫紋。各個鰭的鰭膜具有黃色與紅色斑紋。胸鰭基部上方具有一個藍色斑塊。一般體長4-6公分,最大可達8公分。屬於小型鰕虎魚類。
本魚種在過去長年使用Rhi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1897)這個學名,但於2015年經發表證實為Rhinogobius similis Gill, 1859的次同物異名,舊學名目前已列為一個無效的物種名(2018/12/17 黃世彬編寫)。 |
棲所生態: |
具有兩種生活史,一種是陸封型,另一種是兩域洄游型。一般而言,本魚種可廣泛適應埤塘、水庫、河川中下游的靜水域或緩水域之中。尤其在水質清澈,未受汙染的埤塘中,常常是優勢魚種。肉食型,以小型水中無脊椎動物、小魚等為食。 |
地理分布: |
在國內,廣泛分布於金門島、烈嶼與台灣本島的大多數低海拔水域。 |
物種編號: |
381839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張大慶 2013-09-12上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