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義雄 Han Lee 2016-12-29修訂
|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形態特徵: |
背鰭VI~VII-I , 8~9 ; 臀鰭 I , 7~9 ; 胸鰭 15~17 ; 縱列鱗 29~32 ; 橫列鱗 10~13 ; 背鰭前鱗 9~13。
體側被有較大櫛鱗,後方鱗片較大,胸、腹部及胸鰭下方與背前區鱗較細小,背前鱗可延伸達鰓蓋後緣垂線上方。頭部及胸鰭基部無鱗。第一背鰭以第2、3根略長,雌雄並無明顯差異。胸鰭呈橢圓形。尾鰭呈圓形。
體色呈黃棕色或褐色,身上密布許多紅色或紅褐色細小斑點,吻部、頰部與鰓蓋上皆有許多紅色或橘紅色斑點。眼前及眼下各有一細窄紅紋,延伸到吻端與上顎中央上方。第一背鰭第1~3根棘之間的下半部鱗膜,有一黑藍色亮斑,鰭膜有散列紅色斑點;第二背鰭有3~5列紅色或橘紅色斑點,雄魚第二背鰭外緣呈雪白色。尾鰭有4~7列散開紅色或紅褐色斑點。臀鰭呈橘黃色,較外緣具黑色,最外緣則呈白色或透明無色。胸鰭基部有2~3列垂直排列紅色或橘紅色斑點。(2019/04/25) |
棲所生態: |
為溪流中、上游的小型魚類,是典型的陸封型鰕虎魚。底棲性,仔魚完全無浮游期。常棲息在小型的支流裡,或主流區的小分流、緩流區、邊緣水等棲地環境中。肉食性,通常以水生昆蟲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台灣北、中、南的溪流中下游中或偶見於低海拔地區的支流或緩流區裡。 |
物種編號: |
381845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
讀者回應: |
(iNat)
汪仁傑 2012-02-25上傳 汪仁傑 2012-02-25上傳 汪仁傑 2012-02-25上傳 張大慶 2013-09-12上傳 何彬宏 2015-04-11上傳 何彬宏 2015-04-11上傳 劉慶發 2017-02-08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