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條鰭魚綱
 Order Perciformes  鱸形目
 Family Gobiidae  鰕虎科
 Genus Taenioides  鰻鰕虎屬
  Taenioides cirratus (Blyth, 1860) 鬚鰻鰕虎(鬚鰻鰕虎魚)
名錄提供: 陳義雄   P. L. Lin 2006-06-03更新 修訂紀錄
分類樹   下載xml檔   下載本文檔   English Page   
同種異名:Amblyopus brachygasterAmblyopus cirratusGobioides cirratusTaenioides brachygasterTaenioides snyderi  異名明細
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形態特徵: 背鰭VI-I , 42~46 ; 臀鰭 I , 43~44 ; 胸鰭 14~16。 體頗為延長,前半部呈圓筒形,後部漸側扁,與鰻形較相似。頭部寬而短,亞圓筒形,具有數行粘液管的突起皮褶,多條自眼向各方輻射分布,並也分布在頰部、鰓蓋及吻側等處。其頭長略小於腹鰭基部後緣到肛門的距離。吻短兒圓鈍。眼退化,隱於皮下。眼間距寬大,稍圓凸。口寬短,上位,口裂幾近垂直。頭部腹側前區的兩側各具有3條短鬚。 體裸露無鱗。體側具有26個乳突狀的粘液孔,排列稀疏。背鰭相連,以第五、六、七棘的間隔較大;鰭條均者在皮膜中,後端具一缺刻,可與尾鰭區分。尾鰭呈尖茅形。臀鰭與背鰭同形。其起點在背鰭第二軟條的下方。胸鰭寬圓,腹鰭長,癒合成一常漏斗狀,後緣完整無缺刻。 體色呈鉛紅色帶藍灰色調,腹鰭較為淺白。尾鰭呈黑色,其他各鰭呈暗灰色。(2019/04/24) 
棲所生態: 喜好棲息於河口、港灣、紅樹林濕地、沙岸海域等棲地中。大多出現在泥質的底質環境,常隱於洞穴中。屬雜食性,喜好以有機質碎屑、小型魚蝦等為食物來源。 
地理分布: 台灣西岸沿海、河口、港灣等地區為主要分佈區。 
物種編號: 381858
IUCN 紅皮書  IUCN 紅皮書 DD      海洋物種      原生種     
推薦連結: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讀者回應:  提供物種資訊 導引至iNat提供物種照片(iNat)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