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陳義雄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Gobioides ruber, Gobius vagina, Trypauchen wakae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形態特徵: |
背鰭VI-I, 48~51 ; 臀鰭 I , 45~47; 胸鰭 21~23 ; 縱列鱗 71~75 ; 橫列鱗 21~23 ; 背鰭前鱗 0。
體型修長,頗為側扁;背、腹緣線幾乎平直,近尾部則漸窄小。背部具有一明顯的稜脊。頭側扁,短小而高。頰部圓凸。吻圓鈍。眼頗小,上側位,眼間隔窄而突出。口略小而斜裂。鰓蓋上方有一凹陷的圓孔。鰓裂略大。
體被有小圓鱗,頭部以及背前區皆裸露無鱗。背鰭相連,後部與尾鰭相連。臀鰭與背鰭同形,亦連至尾鰭。胸鰭、腹鰭略小,腹鰭呈吸盤狀,後緣無缺刻。尾鰭尖而長。
體色呈均一的暗紅色或紫紅色。各鰭暗紅色而透明。(2019/04/24) |
棲所生態: |
生活於沿岸海域或河口及紅樹林區的半淡鹹水區中,喜好築洞而居。屬於雜食性的小型底層魚類。 |
地理分布: |
分佈於台灣西南部河川的河口區或紅樹林中 |
物種編號: |
381873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