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麗淑 P. L. Lin 2006-10-31更新
|
|
同種異名: | Anampses amboinensis, Anampses ikedai, Anampses lunatus, Anampses meleagris, Anampses nagayo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Randall, J.E., 1972. A revision of the labrid fish genus Anampses.. Micronesica 8(1-2):151-190 |
形態特徵: |
體長形,側扁。口小;唇稍厚,內側具縐褶;上下頜前方各有一對向前伸出門狀齒,扁平而有切截緣。體被大或中大鱗,頭部眼前無鱗,胸部鱗片不較體側為大;側線連續。D. IX, 12;A. III, 12;L.l. 26; G.R. 18-20;幼魚尾鰭圓型,成魚凹型至截型。體色隨魚齡及性別而異;雌魚體黑褐色,吻部前側紅色,體側每一鱗片具小白圓點,尾鰭黃色。雄魚體及鰭黑褐色,體側每一鱗片具細藍線;尾鰭末緣具一弧形藍線,線後至鰭緣色較淡。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面海的礁砂混合區域,亦常見於珊瑚或海綿的棲息地,深度可達60公尺。白天在珊瑚礁區覓食活動,晚上則鑽沙而眠。一般為雌魚較常見。具性轉變的行為,屬於先雌後雄型。以小型的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多毛類等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及東非岸邊至薩摩亞,北至琉球,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及東加海域等。臺灣各處海域皆可發現。 |
利用: |
中小型之隆頭魚,臺灣南部及蘭嶼之礁岸海域為主要釣場。由於顏色鮮明可愛,主要做為觀賞用魚,亦可食用,清蒸或紅燒均可,廣東菜館稱之為「青衣」。 |
物種編號: |
381920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