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麗淑 P. L. Lin 2006-10-31更新
|
|
同種異名: | Halichoeres nebulosa, Halichoeres reichei, Julis nebulosus, Julis pseudominiatus, Julis reichei, Pseudojulis maculifer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鰓蓋膜常與峽部相連。體被中大圓鱗,胸部鱗片小於體側,頰部無鱗;背鰭與臀鰭無鞘鱗;側線完全,在尾柄前方急劇向下降。D. IX, 11;A. III, 11;P. 14;L.l. 25+2;l.tr. 3/9。雌魚體上半部黄褐色,鱗片具紅褐至黑褐色緣,腹部色淡,具大小不一的白斑,腹部後緣具一大的粉紅斑,鰓蓋膜具一黑斑,眼後另具一小黑斑,前方背鰭具一小黑點,背鰭中央具一鑲黃邊的黑斑,胸鰭基無黑點;雄魚橄欖綠色而具紅褐色點,色點偶而相連形成深色橫帶或斑駁,腹部粉紅色斑漸消失,頭部及鰓蓋膜的黑點亦漸消失或縮小,頭部綠色,眼前僅具一紅帶延伸至口角,眼後二條放射狀條紋角度較大,眼下具長彎形紅紋,鰓蓋後下緣至峽部淡粉紅色紋,背鰭淡黄至黄褐色,具不顯之排列不規則的斑點,背鰭中央亦具一黑斑,臀鰭淡褐色,中央具縱列的藍紋。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潮間帶到水深約40公尺的沿岸海域。幼魚喜愛棲息在砂質石底,成魚則偏好在淺水岩礁盤,及海藻叢生的礁湖中巡游。喜愛當個獨行俠,自由自在的活動,找尋底棲性動物。具性轉變的行為,是屬於先雌後雄型的型態。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臺灣除西部外,各地岩礁岩海域皆有分布。 |
利用: |
小型之隆頭魚,體色多彩多姿,紋路變化多端,是較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其有斑駁的保護色,亦常會鑽入砂中,所以潛水在美麗而隱密的珊瑚礁海域,並不易看見。可食用,但個體小,較無食用價值。 |
物種編號: |
381975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