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Lethrinus insulindicus, Lethrinus xanthotaenia
|
誤用/誤植: | Lethtinus erythrur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短而鈍,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64°-73°。眼間隔凸起。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圓形而有犬齒尖或臼齒但呈塊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具鱗;側線鱗數46-47;側線上鱗列數5.5;側線下鱗列數16-17。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9,第IV或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軟條8,第1軟條通常最長,但等於或短於軟條部之基底長;胸鰭軟條13;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呈淺黃褐色,體側有5-6條黃色或橙色縱帶;鰓蓋緣及眼緣上下有少許紅色斑。背、尾鰭呈朱紅色;胸、腹及臀鰭黃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潟湖、內灣、珊瑚礁區或海草床,或其外緣砂地上巡游,以砂地上之甲殼類、軟體、棘皮動物、多毛類或小魚等動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馬爾地夫,東至巴布紐新幾內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分布於南部、西部及東部海域。 |
利用: |
漁期全年都有,可利用圍網、底拖網、延繩釣、手釣或礁外之砂地上放置流刺網捕獲,肉質稍粗,可作紅燒或煮味噌湯。 |
物種編號: |
382076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