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Ho, Hsuan-Ching 2020-08-01更新
|
|
文獻: |
Koeda & Ho (2018) The northernmost record of the Banana fusilier Pterocaesio pisang (Perciformes: Caesionidae). Platax, 15:37-43. |
形態特徵: |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8-4.2倍。口小,端位;上頜骨具有伸縮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蓋;前上頜骨具二個指狀突起;上下頜前方具一細齒,鋤骨無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基底上方一半的區域均被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僅於尾柄前稍彎曲,側線鱗數66-72。背鰭硬棘X,軟條15;臀鰭硬棘III,軟條12。體背粉紅色或紅色,腹面銀白;側面無任何金黃色帶。各鰭紅色;尾鰭上下葉末端有明顯黑斑。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石區陡坡外圍海域,性喜大群洄游於中層水域,游泳速度快且時間持久。屬日行性魚類,晝間在水層間覓食浮游動物,夜間則於礁體間具有遮蔽性的地方休息。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之熱帶海域,西起非洲東岸,東至斐濟群島,北至日本,南迄新加勒多尼亞。臺灣南部岩礁或珊湖礁海域有產,為罕見之魚種。 |
利用: |
一般以圍網、流刺網或一支釣捕獲。肉質不錯,是市場常見之食用魚,以煎食或紅燒食之。 |
物種編號: |
382140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