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Glyphisodon breviceps, Pomacentrus beauforti, Pomacentrus nematopterus, Pristotis trifasciatus
|
文獻: |
Chen, C.H. 2004. Checklist of the fishes of Penghu.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uncil of Agriculture. FRI Special Publication No. 4: 175 pp.(in Chinese) |
形態特徵: |
體呈橢圓形,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1-2.3倍。吻短而圓。眼大,中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10-12;臀鰭硬棘II,軟條11-13;胸鰭鰭條16-17;尾鰭截形或微內凹形,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成魚體呈珍珠白色,體側具三條黑色寬橫帶,第一條位於頭部,橫越眼部;第二條位於背鰭起始部延伸至胸鰭內側之下方;第三條位於背鰭軟條部延伸至臀鰭基底之末端。各鰭白色或灰白色;胸鰭基底上方有一小黑點。幼魚之腹面及腹鰭為黃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潟湖或沿岸水域,通常是礁石外之沙地或礁沙混合區域。獨游或成一小群生活。幼魚與海葵共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東印度、臺灣、菲律賓、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地。臺灣發現於澎湖海域。 |
利用: |
小型之雀鯛,無食用價值。有人將其作觀賞魚之用。 |
物種編號: |
382317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