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Abudefduf caroli, Chaetodon arcuanus, Chaetodon aruanus, Dascyllus arnanus, Dascyllus blochii, Pomacentrus devisi, Pomacentrus emamo, Pomacentrus trifasciatus, Tetradrachmum arcuatum, Tetradrachmum aruanum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5);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
形態特徵: |
體呈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5-1.7倍。吻短而鈍圓。口中型;兩頜齒小而呈圓錐狀,靠外緣之齒列漸大且齒端背側有不規則之絨毛帶。眶前骨具鱗,眶下骨具鱗,下緣具鋸齒;前鰓蓋骨後緣多少呈鋸齒。體被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5-19個。鰓耙數23-24。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呈角形,硬棘XII,軟條11-13;臀鰭硬棘II,軟條11-13;胸鰭鰭條17-19;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略呈圓形。體呈白色,體側具 3條黑色橫帶;在吻部與眶間骨間的頭背部上具一個大的褐色斑點;唇暗色或白色的;尾鰭灰白;腹鰭黑色;胸鰭透明。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潟湖內的淺灘及亞潮帶的礁石平臺水域。通常會在鹿角珊瑚叢的上方形成大群魚群或者在孤立的珊瑚頂部上面形成較小群魚群。具強烈的領域性。以浮游動物、底棲的無脊椎動物和藻類為食。生殖期時,雄魚會邀請雌魚產卵於他們的巢中,並保護卵直到它們孵化,而此時的親魚變成對其他的魚非常有侵略性。卵約在 3-5 天之後孵化;仔魚行大洋性漂浮生活,以浮游生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非,東至萊恩、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等。臺灣南部、澎湖等沿岸礁區較常見。 |
利用: |
本身體色豔麗,是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目前已能人工繁殖。 |
物種編號: |
382360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