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麗淑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Callyodon xanthopleura, Scarus atropectoralis
|
誤用/誤植: | Scarus caudofasciat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base(2006);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Review and doubtful species of Scaridae of Taiwan(Liao et al., 2004)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而略側扁。初期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隨著成長其吻部增長,使吻之背側呈平直狀。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無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6;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6鱗;下列為1-2鱗。胸鰭具15軟條。尾鰭於成體時為凹形,大成魚時為新月形。成體之體色均為鮮麗的紅色;鱗片具深紅色之外緣;體側具有5條深色之色帶,或不顯;各鰭皆為紅色,無明顯之其它斑紋。以前所記載之紅鸚哥魚(Scarus atropectoralis)為同種異名。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清澈的潟湖與臨海礁石區,通常見到沿著海岸峭壁活動。獨居性。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臺灣、琉球、印尼、蘇拉威西、帛琉與馬紹爾群島。臺灣分布於南部及綠島海域。 |
利用: |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
物種編號: |
382461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