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Germo albacares, Germo albacora, Germo allisoni, Germo argentivittatus, Germo itosibi, Germo macropterus, Kishincella zacalles, Kishinoella zacalles, Neothunnus albacares, Neothunnus albacora, Neothunnus albacora brevipinna,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
形態特徵: |
體紡錘形,肥壯,橫切面近圓形,稍側扁;尾柄細,平扁,每側具發達的中央隆起脊,尾鰭基部每側另具小隆起脊2條。眼中大。上下頜各具細小尖齒一列。鰓耙正常,第一鰓弓上之鰓耙數為26-34。體被細小圓鱗,頭部無鱗,胸部鱗片特大,形成胸甲。第一背鰭具硬棘XIII-XIV,與第二背鰭起點距離相當近,其後具8-10個離鰭;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皆延長而呈鐮刀形,顯然較胸鰭為長;胸鰭較頭長為長,幼時延伸至第二背鰭基底中部下方,成魚則延伸至第二背鰭起點下方;尾鰭新月形。體背側藍黑色,腹部銀白色,尾叉長小於70公分者,其體側有銀白色點及橫帶。第二背鰭、臀鰭及離鰭均為黃色;餘鰭灰色或灰黑。 |
棲所生態: |
大洋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主要活躍於躍溫層上下方之水域,常出現水域之水溫約在18℃-31℃之間,常因水團溫度之改變而有垂直分布現象。以洄游性之小型魚類,如鯖等為食,亦捕食甲殼類及頭足類等。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其範圍涵蓋北緯40°-南緯40°間,唯地中海缺如。臺灣各地均產,尤以東部及南部產量最多。 |
利用: |
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是重要之漁獲物,全世界年產量超過500,000公噸。一般漁法包括延繩釣、圍網及流刺網等。可作生魚片或加工以及各種烹煮調理皆宜。 |
物種編號: |
382501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