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
形態特徵: |
體呈長圓柱形,略側扁,由第一背鰭向前有長而尖之頭部,向後有逐漸纖小之尾部。口小,開於吻端,上下頜和鋤骨上有帶狀細齒,但口蓋骨、腭骨及舌上均無齒。主鰓蓋骨小,有一短棘;前鰓蓋骨後緣垂直,平滑或略有鋸齒,下緣水平。鰓膜在頭側與另一側會合。體被小形櫛鱗,鱗片易脫落;頰部具鱗2列,上方為圓鱗,下方為櫛、圓鱗皆具;側線完全,呈單一列,略形彎曲,側線鱗數70-73,側線上至背鰭起點鱗列數3-4。具兩枚背鰭,第一背鰭具XI硬棘;第二背鰭I硬棘,21-23軟條。臀鰭有II弱棘,22-24軟條,與第二背鰭相對;腹鰭正常,其外緣硬棘不鼓起;尾鰭後緣截平或淺凹。鰾發達,前端有一向前延伸物,兩側亦各有一條向前延伸之指狀延伸物;後端呈一細長管而不分叉。脊椎骨:腹椎14,血道弓門8-10,尾椎9-11,共35。頭部至體背側土褐色至淡黃褐色,腹側灰黃色,腹部近於白色。各鰭透明;背鰭I硬棘至第III硬棘之鰭膜間具暗棕色斑點。 |
棲所生態: |
沿岸的小型底棲魚類,主要棲息於沙質底海域,常出現在淺水沙灘或海灣內。很容易受到驚嚇,並且有藏身於沙丘中的習性,生命力不強韌,往往離水一會兒即告死亡。主要以沙泥內的多毛類及甲殼類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北方沿海及臺灣。臺灣主要分布於西北部及澎湖海域。 |
利用: |
在西北部及澎湖沿岸可以釣獲,夏、秋兩季產量較多。具經濟性,是一種美味的食用魚,一般料理方式是沾粉油炸。 |
物種編號: |
382628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