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10-09-06更新
|
|
同種異名: | Coius trivittatus, Grammistes servus, Holocentrus jarbua, Holocentrus servus, Pterapon trivittatus, Sciaena jarbua, Stereolepis inoko, Terapon servus, Terapon timorensis, Therapon farna, Therapon jarboa,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楊鴻嘉圖鑑 (金) |
形態特徵: |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口中大,前位,上下頜約略等長;吻略鈍;唇不具肉質突起。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2棘,下棘較長,超過鰓蓋骨後緣,上棘細弱而不明顯。體被細小櫛鱗,頰部及鰓蓋上亦被鱗;背及臀鰭基部具弱鱗鞘。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II,軟條數10;臀鰭硬棘III,軟條數9-10。體背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3條成弓形的黑色縱走帶,以腹部為彎曲點,其最下面一條由頭部起經尾柄側面中央達尾鰭後緣之中央;背鰭硬棘部第IV-VII棘間有一大型黑斑,軟條部有2-3個小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各鰭灰白色至淡黃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沿海、河川下游及河口區砂泥底質之底棲性魚類。一般活動於較淺水域,亦可至深達20公尺處,甚至侵入河口內,屬廣鹽性。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其它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羅得豪島。臺灣各地沿岸或河口區,以基隆、新竹、高雄、東港、宜蘭、臺東及離島之澎湖較常見。 |
利用: |
為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流刺網、待袋網等岸邊漁法,或岸邊手釣,或船釣等均可捕獲。以夏、秋兩季較多。臺灣已可人工繁養殖,但因體長大於10公分以後成長甚慢,不符經濟效益,故養殖少。 |
物種編號: |
382659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何彬宏 2015-06-28上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