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江偉全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Phaethonichthys tuberculatus, Tetrapterus imperator, Xiphasia gladius, Xiphias estara, Xiphias gladius estara, Xiphias imperator, Xiphias rondeletti, Xiphias thermaic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
形態特徵: |
體短壯,尾柄細,平扁,每側具一發達的中央隆起脊,無其它小隆起脊。吻部向前延長為扁而尖銳之劍狀突出。眼大。齒細小,隨著成長而逐漸消失,成魚則不具頜齒。無鰓耙。第一背鰭基底短,與第二背鰭分離甚遠;胸鰭低位;無腹鰭;尾鰭深分叉而有力,尾柄末端上下具深凹。體背及體側呈黑褐色,體腹側呈淡褐色。第一背鰭鰭膜暗褐色;餘鰭褐色或暗褐色。 |
棲所生態: |
大洋性中上層洄游魚種,有季節性越冬洄游,一般相信生活於13℃-27℃之暖水域,但亦發現其耐溫性佳。偶然可發現於水溫5℃-10℃之間之冷水域。通常獨游以追逐鯖、飛魚、鱰等魚類為食。活動範圍很廣,從表層到海底幾百公尺都有,在臺灣東部流經的黑潮海域內很多。通常在夏天8-9月產卵。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溫熱帶海域,有時也出現於冷水域。臺灣各地均有產,尤以東部產量最豐。 |
利用: |
重要之經濟性魚種。全世界年產量大約在35,000-42,000公噸。一般漁法以一支釣或定置網捕獲,有些地區以圍網或流刺網法。一般以煮湯或製成罐頭食之,有些地區作味噌魚,味道不錯。亦是遊釣魚種,通常3-4月及7-12月較常釣到。 |
物種編號: |
382692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