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陳正平 P. L. Lin 2006-06-03修訂
|
|
同種異名: | Plagiopsetta fasciatus, Samariscus fasciatus, Samariscus glossa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中國動物誌-鰈形目(李&王, 1995); |
形態特徵: |
體橢圓形,側扁;兩眼均在右側,眼間隔凹平。吻鈍圓。頭小,下半部圓滑。眼間隔窄,具鱗片;吻端和眼睛上半部裸露。口小,傾斜,對稱,上頜達眼前1/4處;齒小呈圓錐狀。鰓耙呈梳狀。 兩側被圓鱗,尾鰭後緣被鱗片,其餘鰭裸露;側線筆直狀但在胸鰭處上揚。背鰭起點在眼之前,軟條數64-75;臀鰭軟條數49-55;胸鰭僅眼側有,軟條數8-10;尾鰭尖圓形。體黃褐色,在背,腹鰭緣有5對斑點,胸鰭前方有一黑斑,沿側線有2-3個黑斑,奇鰭和腹鰭淺褐色,鰭末稍灰白色,背,臀鰭膜上有6個斑點,胸鰭灰黑色具黑點;盲側體前半部白色,後半部灰褐色或黑色,奇鰭灰白色。 |
棲所生態: |
近海砂質底床底棲魚類,棲息深度可達150公尺左右。肉食性魚類,多靜伏在海床上,伺機捕食甲殼類、貝類及小型魚類。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臺灣至澳洲。臺灣產於北部海域。 |
利用: |
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 |
物種編號: |
382765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