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陳正平
|
|
同種異名: | Ebosia kagoshimae, Pterois bleeker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形態特徵: |
體延長,側扁。頭中大,無皮瓣,頭背棘稜發達;頂骨區具骨質突起,雄魚的寬短而大於雌魚。口中大,端位。下頜無鋸齒狀緣,不被有細鱗。背鰭連續,中央棘的長度約等長於體高,硬棘部鰭膜凹入而近基底,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XIII,軟條 9;臀鰭基底稍短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III,軟條7;胸鰭寬長,具鰭條15-16,延伸至臀鰭基底後端,上部鰭條分枝;腹鰭胸位;尾鰭圓形。體淡紅色,體側有6條紅褐色橫紋;各鰭亦為淡紅色或淡色,胸鰭另具紅褐色點列橫帶。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亞潮帶,棲息深度在110-152公尺。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南部到香港、印尼等附近海域。臺灣北部及東北部有分布。 |
利用: |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
物種編號: |
382832 |
|
 |
海洋物種 |
 |
原生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影像資料: | |
讀者回應: |
(iNat)
Ho, Hsuan-Ching 2020-08-02上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