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條鰭魚綱
 Order Scorpaeniformes  鮋形目
 Family Scorpaenidae  鮋科
 Genus Scorpaenopsis  擬鮋屬
  Scorpaenopsis possi Randall & Eschmeyer, 2001 
                            波氏擬鮋(博氏石狗公;石獅子;虎魚;石崇;石狗公;沙薑虎;石降;過溝仔;臭頭格仔;石頭魚)
名錄提供: 陳正平   P. L. Lin 2013-03-06更新
分類樹   下載xml檔   下載本文檔   English Page   
文獻:
形態特徵: 體延長,略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6-3.05倍。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頭長之2.3-2.35倍,棘稜具明顯的鋸齒狀。眼小,頭長為眼徑之4.7-5.8倍 (體形較大標本:4.45-5.0倍),上側位,眼球高達頭背緣。頭長為眼間距之5.8-7.1倍。口大,端位,斜裂,腭骨延伸至眼眶後側下方。頭長為吻部之2.95-3.2倍。眶下脊具4棘,第一棘位於淚骨上,短小,其角度較其他棘還直立。眼上棘及眼後棘不向側面延長。鼓棘位於1額外小棘 (前鼓棘;pretympanic spine) 之前且由1脊與眼後棘連結。眼間脊突起,延伸至枕骨凹陷處前方。眼眶下具凹陷,不深。鰓蓋棘不分岔。體大部分為櫛鱗;腹部、胸部與胸鰭前下緣為小圓鱗。眼上具觸角,但通常很小或消失,長度不超過眼後棘 (幼魚觸角較明顯,與眼徑等長)。頦部具指狀皮瓣。側線上側位,斜直,後半部平直,末端延伸至尾鰭基部。側線縱鱗列:43-50。背鰭低矮,硬棘與鰭條有鰭膜相連,硬棘部的基底長於軟條部的基底,通常第三至第四棘最長,具硬棘 XII,軟條 9;臀鰭具硬棘 III,軟條5;胸鰭圓寬,無鰭條分離,軟條17-18;腹鰭胸位,延伸至肛門,具硬棘 I,軟條5;體色多變,通常為灰褐色或褐紅色且帶斑駁雜斑。(李承運、林沛立2012/11編寫) 
棲所生態: 本種主要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環境,水深1-40m。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西起於紅海及東非至加羅林群島及庫克群島,北至琉球群島。  
利用: 除學術研究外,經濟價值不大。  
物種編號: 382885
IUCN 紅皮書  IUCN 紅皮書 LC      海洋物種      原生種     
推薦連結: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讀者回應:  提供物種資訊 導引至iNat提供物種照片(iNat)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