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吳高逸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Triacanthus blochi, Triacanthus blochii, Tripodichthys bloch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
形態特徵: |
體長橢圓形,側扁,尾柄細長,後端在尾鰭基部背腹面各有一凹陷。吻尖突,背部在眼前方稍隆起,其前方微凹。口端位; 上頜外列齒多為10, 內列齒為4; 下頜外列齒10, 內列齒多為2。頭部及體部被小而稍粗糙的鱗,鱗面有高而薄片狀脊稜排成橫行。背鰭兩個,基底分離,第一背鰭位於胸鰭基底後上方,第I棘粗大,第二背鰭棘短小,為第一背鰭棘之1/3至1/4。體腹部銀白色,背部深色;除眼前白色外,其餘吻部較深;背部有三塊色斑,一在背鰭棘,兩個在背鰭軟條基前部與後部;其餘各鰭黃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沿岸近海砂泥底海域,常被發現於水深50公尺內的水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南部至菲律賓及印尼等。臺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有產。 |
利用: |
通常以底拖網捕獲,魚體小,不具食用價值。 |
物種編號: |
383051 |
|
 |
海洋物種 |
 |
原生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