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同種異名: | Antigonia browni, Antigonia steindachneri, Caprophonus aurora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Fishbase(2004);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 |
形態特徵: |
體呈菱形,體側極度側扁;體高遠超過頭長兩倍以上;體背高呈角形,體腹形同體側;頭背無明顯凹陷。吻短。口小而斜裂;上頜可伸縮;上下頜具小齒帶;鋤骨和腭骨則無齒。第一鰓弓上之鰓耙 17-19. 背鰭單一,具VIII-IX硬棘及35-37分枝軟條;臀鰭具III硬棘及32-34分枝軟條;尾鰭截形而微凹;胸鰭軟條13-14;腹鰭I硬棘5分枝軟條。鱗小,圓形或略卵圓形,具小櫛棘。脊椎骨數10+12。體一致呈淡橘紅色。 |
棲所生態: |
成魚主要棲息於50-750公尺深之海域;稚魚為大洋性。主要以軟體動物及甲榖類為食。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亞熱帶及熱帶海域。臺灣分布於北部、東北部、西南部及南部等海域。 |
利用: |
中小型魚類,常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不具食用價值。 |
物種編號: |
383056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