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om Animalia  動物界
 Phylum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Class Actinopterygii  條鰭魚綱
 Order Myctophiformes  燈籠魚目
 Family Myctophidae  燈籠魚科
 Genus Diaphus  眶燈魚屬
  Diaphus mollis Tåning, 1928 
                            短距眶燈魚(燈籠魚;七星魚;光魚)
名錄提供: 邵廣昭   P. L. Lin 2013-03-07更新
分類樹   下載xml檔   下載本文檔   English Page   
同種異名:Diaphus mellisDiaphus molli  異名明細
誤用/誤植:Diaphus rafinesqueiDiaphus rafinesquii 
文獻:
形態特徵: 體側扁,尾柄略長。吻短而鈍,兩眼間稍平。口裂大,上頜骨後部不擴大,末端伸達眼眶緣後下方;眼大,眼徑大於吻長的2倍,瞳孔水平方向伸長,水晶體前方出現空隙。 鰓蓋後緣鈍尖,鰓孔大,鰓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而寬,葉狀。體被圓鱗,易脫落。側線完全。背鰭1個,起於腹鰭起點上方。臀鰭起於背鰭末端的後下方,背、臀鰭基長幾相等。脂鰭於臀鰭末端上方。胸鰭位低,鰭條不達腹鰭基,腹鰭基離胸鰭基較臀鰭基近,鰭條達臀鰭基。尾鰭分叉。甲醛液浸標本體顯褐色。發光器:鼻部背位發光器(Dn)較大,圓形,位於嗅囊背後方的黑色杯形凹陷中;鼻部腹位發光器(Vn)呈長條形, 從眼眶前緣下方沿腹緣向後延伸,達水晶體前緣稍後下方,眶下位發光器(SO) 小而圓,So和Vn的間距較短,約為Vn長度的'1/2;鰓蓋位發光器(Op)2個,Op1較小,於口角後方;鰓被架位發光器 (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離胸鰭基較側線稍近,其下方發光鱗小,稍大於PLO;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成斜線排列;胸部發光器(PO)5個,PO4位置升高;腹鰭上位發光器(VLO)於側線和腹鰭基的中間;腹部發光器(VO)5個,VO2和 VO3位置逐漸升高成斜直線;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成鈍角排列,SAO1於 VO5的後上方,SAO2靠近SAO1,SAO3於側線下方2倍SAO直徑處,且在VO5, SAO1和SAO2連線的延長線前方;臀鰭前部發光器(AOa )5個,成弧線排列,AOa1位置升高,但低於SAO2,最後1個AOa 位置亦升高;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離側線距離和SAO3同;臀鰭後部發光器(AOp)5個,均在臀鰭末端之後上方;尾鰭前位發光器(Prc)4個,前面3個Prc幾呈一條水平線,Prc4位置升高至側線下方1.5倍Prc直徑處。 
棲所生態: 大洋性中層魚類,具垂直遷移的習性,白天一般棲息在水深300-600公尺之間,晚上上游至水深50-300公尺之間。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至西太平洋海域,包括台灣西南部周圍海域。  
物種編號: 383352
IUCN 紅皮書  IUCN 紅皮書 LC      海洋物種      原生種     
推薦連結: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讀者回應:  提供物種資訊 導引至iNat提供物種照片(iNat)
 
回上一頁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