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06-06-03更新
|
|
文獻: |
Fishbase(2006);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
形態特徵: |
體特別延長,纖細,略為側扁。兩眼間距短。口大,端位,吻能伸縮,下頜先端尖突;上頜骨不顯露。上下頜、腭骨及鋤骨上均有小而尖的齒列。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體體被小圓鱗,頭部、頰部、鰓蓋部及側線前半部之上、下面則近於裸出。背鰭單一,起點在胸鰭起點之後,基底甚長,具III弱棘,軟條數43-45,雄性魚的前方弱棘延長成游離狀;臀鰭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39-42;腹鰭發育良好,具I硬棘,5軟條;尾鰭呈尖形(雄魚)或截形(雌魚)。體灰白色,體背側具黃褐色鞍狀斑;頭部、體側及各鰭另具白色至藍色點。背鰭硬棘鰭膜黑色。 |
棲所生態: |
主要棲息於礁區斜坡以及潟湖外圍較深礁石區。通常發現在沙底的斜坡上面盤旋。一夫多妻制,通常會形成一隻雄成魚帶領大約十二隻雌性魚的魚群。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印度- 西太平洋區,包括馬爾地夫、印尼到斐濟,北至琉球群島,南至珊湖海。臺灣分布於北部。 |
利用: |
小型魚,可供作觀賞魚,或作學術研究。 |
物種編號: |
383576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