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何宣慶 P. L. Lin 2013-01-30更新
|
|
文獻: |
Pietsch, T. W. 2009. Oceanic Anglerfishes: Extraordinary Diversity in the Deep- se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557pp. |
形態特徵: |
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4,胸鰭鰭條14-16,尾鰭鰭條9。體相當延長,前方半部扁平,尾部細長側扁。頭部扁平,略為方形,眼睛位於兩側。口相當大且寬,前上頷骨分離、上頜遠超出下頜;吻觸手及其支鰭骨相當短,餌球位於口腔上方,腹視可見。牙齒為犬齒狀,相當延長。體色深棕色,口腔白。新鮮時,口腔及各鰭條末端為黃螢光色。本種1912年發表自菲律賓,但因模式標本餌球損壞,故無從確認該特徵,臺灣產兩標本之餌球構造具有相當之差異,故目前僅為暫時之鑑定,未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何宣慶 2012/12) |
棲所生態: |
深海游泳性,以特化的吻觸手及末端餌球引誘獵物。雌雄異型,雄魚成長後不具吻觸手。雄魚不寄生。肉食性,以其他深層游泳性魚蝦類為食。產浮性卵,形成帶狀或卵筏,藉由洋流飄送各地。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全球。臺灣採自東北部海域。
|
利用: |
除研究外,亦可用於科學教育,不具漁業利用價值。
|
物種編號: |
383590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Discover Life 全球海洋物種登錄資料庫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影像資料: |
|
何宣慶2020-07-23
|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