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11-11-10修訂
|
|
同種異名: | Favonigobius biocellatus, Glossogobius abacopus, Glossogobius aglestes, Glossogobius biocellatus, Glossogobius vaisiganis, Gobius biocellatus, Gobius eleotrioides, Gobius sumatranus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形態特徵: |
背鰭VI-I , 9 ; 臀鰭 I , 8 ; 胸鰭 18~19 ; 縱列鱗 29~31 ; 橫列鱗 7~8 ; 背鰭前鱗 14。
體被有中大櫛鱗。頭部在眼後方被鱗,延展至背側區。第一背鰭高而短,以中部的鰭棘較長;第二背鰭基部較長,未達尾鰭的基部。 胸鰭成寬圓形。腹鰭呈吸盤狀,約與胸鰭等長。尾鰭後緣呈圓形。
體色呈灰棕色,頭部灰黑色,腹面散布有明顯的淡色及黑色的斑點。體側有時具有一列4~5個黑色的大斑塊,或者是在背側跨成黑色的鞍狀斑。沿體側鱗列隱約具有暗色的縱線。第一背鰭呈灰黑色,在第1、2與5、6棘間膜的上部各有一黑色的斑點。第二背鰭及臀鰭具有數行的淡色斑點;尾鰭下方呈黑色,具2~3行橫紋,尾鰭上方則呈淺灰色。腹鰭呈灰黑色。(2019/05/06) |
棲所生態: |
較長出現在河口區以及紅樹林溼地、港灣、潟湖等鹽淡水的環境中。通常喜好在泥質底質的棲地中活動;潛水區的族群長隱藏在枯木或雜物等隱蔽性較好的棲地中。以小魚或蝦蟹等甲殼類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在台灣本島各地區的沿海區與港灣及河口等水域。 |
物種編號: |
395393 |
|
|
IUCN 紅皮書 LC |
 |
海洋物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
讀者回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