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12-12-06更新
|
|
文獻: |
陳等(2010)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魚類圖鑑增修壹版。 |
形態特徵: |
第一背鰭:VI;第二背鰭:I / 13。臀鰭:I / 14;胸鰭:19。縱列鱗 81。體延長,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5.5倍。尾鰭呈長茅型,約為標準體長的2/5倍。體呈灰黃褐色,腹側較淺;體側具有5條橘褐色橫斑,在兩橫斑間的背側具有約4-5個深褐色的斑點;眼睛後緣下方另具有一條向後傾斜的橘褐色斑紋;眼睛前方與後方另具有暗色斑紋。第一背鰭暗黃色,散布不規則的黑緣藍色斑點;第二背鰭鰭膜末端各具1個鮮黃色班點,下方接1個黑邊藍色弧紋;臀鰭基底具1條白色斑紋;尾鰭具藍色鰭條,鰭膜黃色而有紅褐色斑紋,基部另具1個紅褐色的弧斑。(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
棲所生態: |
暖水性中小型底層魚類,生活於熱帶沿岸珊瑚礁區或沙礫底上,常與槍蝦營共生生活。雜食性,以藻類及底棲動物為食。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新喀里多尼亞及臺灣。陳等(2010)首次紀錄於墾丁地區。 |
利用: |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
物種編號: |
395450 |
|
 |
海洋物種 |
 |
原生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