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邵廣昭 P. L. Lin 2012-03-22更新
|
|
同種異名: | Anguilla ancestralis, Anguilla celebensis, Anguilla cellebesensis
|
文獻: |
 陳義雄等(2011)臺灣淡水魚紅皮書。行政院農委會。台北市。84-86頁  曾萬年(1982)記臺灣新紀錄之西里伯斯鰻鰻線。生物科學(19):57-66  張格詮等(2011)臺灣海域到底有幾種鰻魚。水試所電子報。66期  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3(FAO,1999) |
形態特徵: |
脊椎骨:100 - 106。背鰭起點至肛門垂直線之間的距離約為體長的6-12%。與鱸鰻或呂宋鰻之外觀形質及體色相似,其中與鱸鰻的區別或可由上頜骨的齒式來區別,鱸鰻的上頜骨齒呈2列或3列的窄齒帶,外列齒與內列齒間有一個小溝槽區隔,而本種魚的上頜骨齒呈寬而連續的的齒帶;與呂宋鰻則不易區分,與其他熱帶性花色鰻(例如:A. megastoma或是A. interioris等)鑒別亦相當不容易,尤其是在幼苗階段,因此可以利用分子鑑別的方法,以定序粒線體DNA的序列,對比GenBank資料庫當中的鰻鱺科魚類之序列就可以清楚的確認物種。 |
棲所生態: |
生態習性尚待研究。
|
地理分布: |
主要分布於菲律賓、印尼和新幾內亞西部等海域。臺灣偶見於宜蘭捕捉的鰻苗中。 |
利用: |
罕見魚種 |
物種編號: |
395489 |
|
|
IUCN 紅皮書 DD |
| 臺灣紅皮書評估:DD |  |
海洋物種 |
 |
原生種 |
|
|
|
推薦連結: |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庫 FishBase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