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錄提供: |
TaiCOL Sz-yi Tsai 2020-07-01更新
|
|
同種異名: | Acerina zillei, Acerina zillii, Chromis andreae, Chromis caeruleomaculatus, Chromis coeruleomaculatus, Chromis faidherbii, Chromis melanopleura, Chromis menzalensis, Chromis tristrami, Chromis zillii, Coptodon zillei,
| 誤用/誤植: | Tilapia christyi, Tilapia sparrmanii
|
文獻: |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
附註: |
In Gervais 1853. |
形態特徵: |
體呈橢圓形,側扁;背部輪廓隆起。頭中大。口中大,後端不及眼眶前緣。吻圓鈍,唇厚。上下頜各具3-4行細小而扁薄的葉狀齒;鋤骨和腭骨均無齒。下枝鰓耙8-9。體被大櫛鱗,頭部除吻部和頦部外均被鱗;側線平直,在背鰭第4-5軟條下方中斷,形成上下二側線。背鰭單一,無缺刻,硬棘XiV-XV,軟條數10-13;臀鰭硬棘III,軟條數7-9;胸鰭側位,鰭條頗長,末端達臀鰭起點上方;腹鰭胸位,末端達肛門;尾鰭截形。體色隨環境而異,一般為暗褐色而帶有虹彩,背部較暗,下腹部暗紅色;鰓蓋上緣具一藍灰色斑點;一般體側約具7-8條暗色橫帶。背、臀及尾鰭具黃斑駁;背鰭軟條部另具一黑色圓斑。成熟雄魚在生殖期間,頭部具孔雀綠斑點及淺綠色線紋。 |
棲所生態: |
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能耐汙染、低溶氧及混濁水;繁殖能力強,生長快速,對疾病的抵抗性高,故廣為被引進繁殖。性兇猛,領域性強,對本土原生魚種造成傷害。雜食性,以浮游生物、藻類、水生植物碎屑、腐植質及小型動物等為食。不口孵,而是挖掘巢穴產卵,由親魚守衛保護,直至仔魚可自由生活才離開。 |
地理分布: |
原產於非洲及歐亞大陸,現因人工養殖之故,已被引進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包括臺灣在內。本種魚不易於與其它魚種雜交,故在野外可發現純種魚。廣泛分布於各地低海拔之河川、池沼及溝渠等水域。 |
利用: |
本種魚不易與它種魚雜,經濟效益較差。 |
物種編號: |
Fis-440 |
|
|
IUCN 紅皮書 LC |
 |
入侵種 |
|
|
|
推薦連結: |
全球入侵種資料庫-中文版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 |
讀者回應: |
(iNat)
| |  | 邱永仁 (cashkingdom@hotmail.com) 2020-08-10 15:27:41 [我要修改] |
| 吉利吳郭魚 吉利福壽魚 吉利羅非魚 紅腹吳郭魚 紅腹羅非魚 |
| |  | 邱永仁 (cashkingdom@hotmail.com) 2020-08-10 15:30:22 [我要修改] |
| 齊氏分齒麗魚 齊氏非鯽 吉利非鯽 吉利外鯽 齊氏羅非魚 |
|
|
|